青岛,这座依山傍海的美丽城市,正以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篇章。
从2004年《青岛生态市建设规划》的审议通过,到2016年西海岸新区、城阳区被授予国家生态区,再到如今《美丽青岛建设规划纲要(2022—2035年)》的深入实施,青岛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“先行者”,持续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板区贡献着“青岛智慧”。
春回大地万物苏,植树添绿正当时。在今年第47个植树节到来之际,3月9日上午,2025年青岛市互联网+全民义务植树公益盛典在太平山中央公园如约而至。
明媚春光之下,在青岛,“春天的第一场植树活动”就此展开序幕。市民们怀揣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,将一棵棵希望的树苗植入大地。
这些树苗,不仅承载着青岛人民对绿色家园的期盼,更展现了青岛这些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坚定步伐。
2025年底,青岛市各类公园总数将力争突破1000个、新建城市绿道30公里,建设口袋公园50个……在这座生机盎然的城市,一首共建绿色家园的春日序曲已然奏响。
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,这一曾经只存在于梦想中的生活愿景,正在青岛的街巷肌理中悄然生长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。
漫步在青岛的街头巷尾,随处可见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繁花似锦的绿地。从滨海绿道到山头公园,从口袋公园到林荫廊道,每一处都散发着生机与活力,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亲近与和谐。
这些绿色空间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,更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,让绿色生活成为了日常。
最新数据显示,经过三年公园城市攻坚行动,截至目前,青岛各类公园总数为966个,其中城市公园330个,小巧而精致的口袋公园更是多达622个,此外还建有14个森林公园。而根据规划,预计到2025年底,青岛市各类公园的总数将力争突破1000个,届时,公园将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市的各个区域,实现城市角落的基本覆盖,让绿色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。
这座山海之城,正以绣花功夫编织着人与自然共生的诗意栖居画卷。就拿历史悠久的海泊桥公园来说,如今已拆除围墙,展现出其绿色的一面,通过改造与更新,以“无界公园”的新生姿态拥抱城市街区。
依托山岭、河道、田园等自然景观,青岛还打造了一批风格各异的特色公园,如午山郊野公园、金岭山生态公园等,在整治提升后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。
而那些曾经被遗忘在城市角落的边角地和闲置地,也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,华丽转身为一个个小巧而精致的“口袋公园”,例如樱花山口袋公园、红石榴公园等,成为了市民游客的新晋休闲娱乐胜地。必赢网址
此外,800公里长的城市绿道宛如一条翡翠“项链”,巧妙地将山体、河流、公园和道路等串联起来,形成了庞大的绿色网络,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。
在这幅生态长卷中,青岛以“微更新”代替大拆建,拆除的违建化作雨水花园,荒废的铁道变身花廊步道,又或是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,都散发着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温度,让市民们真正实现了“步行范围内的诗与远方”。
如果说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那么公园则寄托着城市对绿水青山的期许。
2022年5月18日,青岛发布《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(2022-2024年)》,明确提出利用三年时间,实施滨海绿道建设、山头公园建设、口袋公园建设、林荫廊道建设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,在市民身边见缝插绿,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、便利的生活环境。
对此,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表示,2025年将继续锚定公园、绿道“互联、互通、互动”、绿化植物“好看、好活、好养”、园林和林业设施“低成本、低维护、低碳”的目标,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由攻坚向常态化推进转变。
计划今年新建城市绿道30公里,建设口袋公园50个,实现“千里绿道”“千园之城”目标。完成新造林1500亩,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万亩、复壮濒危古树名木40株,建设邻里“微花园”100处。
同时,在全市公园配建各类球场30处、儿童游乐设施20处、体育健身器材100套、停车位800个。组织义务植树活动200次以上,引导市民参与线万人次。
值得一提的是,如今青岛的公园建设早已超越单纯“增绿”阶段,而是向“公园+”的复合功能模式跃升。
以太平山中央公园为例,该公园采用驿站+活动+市集+游乐设施的业态升级模式,将文化IP与自然空间结合,成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;而浮山森林公园则依托13处驿站和开敞空间丰富经营业态,举办精酿节、草坪音乐会、健步行等各类“公园+”活动,提升了公园的吸引力,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且每逢周末,团岛山如是书店、太平山U型房咖啡吧、太平山6号房、浮山宁德路咖啡吧、“海之恋”公园咖啡吧等场所,已经成为市民游客热衷的网红打卡地。
此外,青岛还组织开展了“国球进公园”活动,配建以乒乓球台等小型设施为重点的健身设施和储物设施,新增健身场地122处,各类球场50个,新增各类健身设施674个,其中新增乒乓球台164个,构建完善城市社区“15分钟健身圈”,为广大市民就近健身提供便利。
而针对2025年“公园+”活动的具体展现,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表示,今年将延续往年活动经验,继续举办好第三届城市公园节,举办好樱花会、第四十一届金秋菊展等活动,且此前受到广大市民喜爱的“太平山脱口秀”、“非遗在公园”系列展演、“博爱无疆-与爱同行”大型公益活动等也将持续举办。
据悉,预计2025年全市将开展“公园+”文体科教活动150场以上,持续强化“公园+非遗”“公园+科普”等文化属性,不断丰富“公园+教育”主题形式。让公园满足各年龄段人群需求,成为各类人群都喜爱的户外空间。
在青岛,公园已不再是单纯的绿地,而是城市文化生态的活力因子。无论是白发苍苍的长者,还是朝气蓬勃的少年,都能在公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乐趣。
这背后,是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的务实行动与不懈努力。从公园活动的巧妙布局,到绿道网络的精心编织,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城市绿色未来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。
在青岛“公园城市”的版图上,“青小园”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符号,而是一场关于城市治理美学的深刻变革。
如今,“青小园”作为口袋公园的升级品牌,正以“小而美、精而活”的特质,重塑着城市微空间治理范式。
2024年以来,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打造出“青小园”绿色生态名片,为482处口袋公园精心命名,推出口袋公园地图手册。市民只需打开高德地图,在线实时搜索“青小园”即可检索全市所有口袋公园信息,也可搜索具体公园名称,获得详细的导航指引,轻松规划前往路线,享受一段宁静舒适的户外休闲时光。
面向2025年,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表示将充分挖掘城区边角地块、拆违地块建设口袋公园,推广口袋公园配建公厕、家长等候区模式,建设“青小园”口袋公园50处,重点完成我市老城区20处市级示范口袋公园建设,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继续打造市民触手可及的“幸福坐标”。
绿色是生态的本色,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。公园城市之魅力,于内,是通过浮山生态公园、太平山中央公园等重点项目,将城市核心区2000公顷生态空间转化为市民共享的 “城市绿肺”,构建 “15 分钟公园服务圈”,让居民 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海、记得住乡愁”。
于外,创新“生态+旅游+文化”融合模式,以崂山国家森林公园、大沽河生态走廊等示范项目,为全球滨海城市生态治理提供 “青岛范式”,在保护与发展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叙事。
如今的青岛,绿色已不再是单纯的背景色,而是转化为城市运行的底层逻辑。展望2025,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将持续深化“青小园”品牌建设,不断拓宽公园城市的内涵与外延,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色彩,让生态奏响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。
是惬意,是遵义!遵义文旅宣传片上线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圆满落幕